扬眼


【独家】老少游客眼中的南京秦淮灯会有啥不一样? ——58岁老南京逛灯会恋恋不忘 “藕粉小元宵”

  扬子晚报网2月16日讯(实习生   杨雨桦   记者  薄云峰)或许是老天爷为了方便游客到夫子庙欣赏花灯,16日南京终于雨止转阴,连续阴雨的天气画上难得的停顿号。16日上午11时许,记者赶赴夫子庙,看看不同年龄段的老少游客眼中的南京秦淮灯会。

 
  5岁儿童在老师带领下感受“南京文脉”
 
图片
 
  灯会的举办地夫子庙在游客眼中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代表“天下文枢”的地标名片。
 
  上午,来自南通小白灵幼儿园中四班的10多位小朋友穿着红色襟边的汉服,在老师带领下,来到天下文枢牌坊前合影留恋。
 
  带队老师介绍,他们是组团来南京集体游学的,主要给孩子们开开眼界。为了让孩子们在有着绵延千年历史的科举考试场所,能有切身体验。他们让孩子们在灯会会场里朗诵诗经,并撞钟明志。在撞钟说出自己志向时,孩子们欢呼雀跃,纷纷表示以后想要成为画家、医生、科学家、警察等,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,用自己的力量报效祖国。
 
  记者注意到,在夫子庙,拿着兔子灯、金猪灯、荷花灯的小朋友都对花灯颇感兴趣。有的孩子还缠着家长问花灯的制作工艺。
 
  陪同孩子的家长介绍,现在孩子玩手机、打游戏,他们的娱乐生活丰富多彩。但是,传统的花灯制作工艺、花灯蕴含的美好寓意还是让孩子们长了见识。
 
  58岁老南京以前逛灯会不忘“藕粉小元宵”
     
  58岁的老南京吕晓其现在是南京市文保志愿者总队的队员,酷爱传统文化的他,元宵节前后不逛逛夫子庙灯会就等于没有过上一个完整的春节。
 
图片
 
  对于秦淮灯会,吕晓其坦言,由于现在人们文化消费日趋多元化,总体感觉,市民对灯会的关注度和喜爱程度绝对不能和30年前相提并论!
 
  吕晓其介绍,今年是第33届秦淮灯会。他考证过,1987年,夫子庙首次开始恢复有着老南京乡土味道的传统秦淮灯会。“到了上世纪90年代,每年必办的秦淮灯会更是不得了,那个时候的南京人春节不到夫子庙看看灯,尝尝秦淮八艳小吃,就等于没有过春节!”
 
  吕晓其透露,1987年以前,南京灯会以四川的自贡灯会为主,举办地点在莫愁湖公园,还要售票!
 
  1987年夫子庙举办秦淮灯会,当时他26岁,尚未成家,住在南京东郊孝陵卫的单位集体宿舍。元宵节夫子庙秦淮灯会当年是南京小青年们每年必去之地,特别是处对象的年轻人,不逛逛夫子庙,不到现场挤一挤,就没有谈恋爱的甜蜜感觉!元宵节当天下午3:30,单位总是提前下班,他就约年轻人一道前往。
 
  他特喜爱夫子庙的莲湖藕粉小元宵加个麻团充当晚饭,至今回味起来,他依然感慨万端——“当时就是人多,买啥吃的都要排长队!特别是奇芳阁东边,许多游客买一小碗麻辣凉粉,站在长板凳上,一边解馋一边看拥挤的观灯人潮。看灯时,更是拥挤,只能随着人流往前走,看来看去的都是周围赏灯人的背影。那时看灯就是凑热闹,按照现在说法就是来打卡!”
 
  作为关注传统文化的老南京,吕晓其特别实在地表示,“现在年轻人对于灯会不感兴趣了,那么主办方要多考虑如何用新的办法来吸引年轻人,灯会还有哪些文化元素没有充分挖掘?还可以为游客提供哪些衍生文创产品和旅游体验项目,这是主办方应该认真考虑的!”
 
看全文
下载扬眼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